你是否曾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日子,覺得晚上特別難以入眠,或睡眠品質明顯下降?根據最新研究,這可能不是你的錯覺。2025年9月,由歐洲呼吸學會(ERS)發表的跨國研究指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2.5)與二氧化氮(NO₂)等污染物,與中年及以上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症狀加劇有顯著關聯【ERS, 2025】。
這項發現揭示了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另一層面,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清新的空氣是否也是一劑提升睡眠品質的重要良方?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什麼?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睡眠障礙,其特徵是睡眠期間呼吸重複暫停,通常由於喉部肌肉鬆弛導致氣管阻塞所引起。每次呼吸中止可能持續幾秒至幾十秒,嚴重者甚至每小時發生數十次,進而造成氧氣濃度降低、頻繁覺醒與慢性疲勞等問題。
根據醫學資料顯示,OSA 的盛行率在全球成人約為 9%~38%,在中老年族群中更為普遍。長期未治療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認知功能下降等慢性疾病風險上升。

污染的空氣會讓「呼吸中止」更嚴重
來自ERS的這項大型研究整合了來自六個國家的1,600多位中年以上成人樣本,追蹤其夜間睡眠品質與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的關聯。研究團隊特別觀察了PM2.5(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與NO₂(氮氧化物)濃度,並透過問卷、睡眠監測與環境數據交叉分析。
結果顯示:住在空氣污染較嚴重地區的民眾,出現打鼾聲增強、夜間窒息感加劇、晨起疲倦等症狀的機率顯著上升。這些症狀皆為OSA的警訊之一。
有趣的是,即便控制了年齡、性別、BMI(身體質量指數)與生活型態等變數後,污染指數依然與症狀嚴重程度有密切關聯,顯示這並非單純的生活習慣差異,而是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可能透過刺激呼吸道發炎或影響自律神經而直接影響睡眠呼吸機制【ERS, 2025】。
誰最容易受到影響?高風險族群須提高警覺
雖然這項研究的樣本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但也指出以下族群需格外留意空污與睡眠呼吸中止的交互影響:
- 肥胖者:頸部脂肪堆積可能進一步壓迫氣道。
- 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呼吸道原已敏感,更容易因空污發炎而惡化。
- 居住在都市交通要道、工業區者:長期暴露於NO₂與PM2.5。
- 有OSA家族病史者:原已具遺傳風險,再受環境污染刺激,風險更高。
對於這些族群來說,空氣污染不只是呼吸不順,更可能直接影響到每一夜的睡眠質量與健康風險。
如何降低風險?5 個實用改善建議
即使我們無法立刻搬離都市或改變外在環境,但以下幾項建議有助於減少空污對睡眠的衝擊:
- 使用空氣清淨機:選擇具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放置於臥室,過濾PM2.5與其他過敏原。
- 檢查臥室通風:避免讓窗戶長時間開放於高峰時段(如早晚通勤時段),可選擇在污染較低時通風換氣。
- 外出戴口罩:高污染日(如AQI紅色以上)減少戶外活動,外出請配戴N95等級口罩。
- 檢測是否有OSA症狀:若有打鼾嚴重、晨起頭痛、白天嗜睡等情形,應盡快尋求睡眠醫學專科協助。
- 強化身體免疫與鼻腔保護:如有鼻炎或氣喘,務必規律治療、保持鼻腔清潔,降低炎症反應。
乾淨空氣=健康睡眠的新共識
這項由歐洲呼吸學會發布的研究,再次印證環境與身體健康之間的密不可分。睡眠品質不只是床墊、習慣的問題,空氣品質的好壞也會直接改寫我們一夜的呼吸節奏與生命安全。
當我們談論改善睡眠品質時,是時候將「空氣」也納入優先清單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