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種睡眠型態?5 種關鍵「睡眠人格」讓你秒懂大腦在說話!

睡眠

一、睡眠不只是「多久」那麼簡單

我們常常被問:「你昨晚睡幾個小時?」但其實,光是看睡眠時長已經無法全面了解一個人的睡眠品質。根據 2024 年《PLOS Biology》期刊最新一篇研究,科學家針對 770 名年輕成年人進行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分析,發現人類的睡眠狀態可以分為五種截然不同的「睡眠-生物心理社會型態」【PLOS Biology, 2024】。這代表,不只是「你睡多久」重要,更關鍵的是你屬於哪一種睡眠人格。

這項研究改寫了我們對「好睡眠」的定義,也讓每個人更有機會依據自己的睡眠型態去找到合適的生活習慣與改善策略。畢竟,就像飲食和運動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睡眠也是一樣的——你得先知道自己的型態,才能對症下藥。


二、5 種睡眠型態完整解析

型態 1:睡不好型(Poor Sleepers):「睡不好,心理也較有困擾」

如果你很難入睡、半夜常常醒來、白天還會有焦慮或情緒低落的狀況,那你可能就是「睡不好型」。這類人不見得睡得少,但睡眠品質差,且容易與心理健康問題相伴發生。研究指出,這型態的睡眠者通常也較容易有憂鬱傾向或自我評估睡眠不佳【ScienceAlert, 2024】

型態 2:睡眠抗壓型(Sleep‑Resilient):「睡得不錯,但其實潛在風險較高」

這類人有如天選之人,生活再忙碌、壓力再大,也能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他們不太容易被壓力影響入睡,甚至在心理健康指數較低的情況下,還是能自我修復。這可能與他們的壓力調適能力或神經可塑性有關。然而,他們的整體特徵檔案仍然與較高的潛在心理健康風險相關。這提醒我們,主觀感覺良好不代表一切正常。

型態 3:短眠型(Short Sleepers):「靠藥物調整,維持好人際關係」

這類人平均睡眠時間少於 6 小時,但自覺沒問題。這類人的一個顯著特徵是規律使用助眠藥物。有趣的是,他們通常報告對自己的社會關係感到非常滿意。研究推測,可能是藥物幫助他們管理了睡眠問題,進而支持了他們更好的社交與幸福感,進而研究顯示,他們的專注力與記憶力可能悄悄受影響,而且長期下來可能提高代謝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型態 4:睡眠輔助型(Sleep‑Aid Users):「長短影響大腦工作效率」

他們靠著助眠藥物、保健食品或特定習慣(如播放白噪音)來協助入睡。這類人的睡眠品質可能不穩定,且容易依賴外部干預。若長期倚賴藥物,也可能影響自然的生理節奏。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足或不規律,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記憶、情緒處理和語言理解等認知任務上的表現。它可能反映了身體長期積累的「睡眠債」。

型態 5:睡眠擾動型(Disturbed Sleepers):「睡眠問題影響心理和思考能力」

這群人常受到外部環境、作息不規律、甚至床伴打呼等因素干擾,導致睡眠斷斷續續。雖然總時數可能足夠,但睡眠被打斷會影響大腦進入深層睡眠的機會,導致醒來仍感疲憊。這類人的睡眠困擾與特定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有關聯。它顯示了睡眠問題如何精確地干擾了我們白天的思考能力和情緒穩定性。


三、你的睡眠型態在說什麼?對大腦與身體有什麼影響?

每一種睡眠型態,背後其實都牽涉到大腦運作的差異。以「睡不好型」為例,研究指出他們的大腦在運動與感覺網絡之間的連結強度會有異常,這可能影響身體的放鬆反應,導致夜間更難入眠【Neuroscience News, 2024】。而「短眠型」的人,雖然外觀看起來精神不錯,但長期睡眠不足會損害前額葉功能,影響判斷力與情緒穩定性。

換句話說,你的睡眠狀況,不只反映你前一晚有沒有好好睡,更可能透露大腦和身體正在處於什麼樣的壓力狀態。所以,別小看自己每天躺在床上的時間,它其實是你與身體溝通最直接的語言。


四、要改善?從你型態開始,調整睡眠策略

知道自己是哪一型態後,你就能對症下藥。您的睡眠不只影響隔天的精神,更與您的心理健康、思考能力和生活習慣緊密相連。而針對不同類型,您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

型態一與二:關注潛在的心理風險

  • 如果您屬於「普遍睡眠不佳者」(型態一):您的睡眠困擾與情緒焦慮、壓力等心理因素高度相關。改善最重要的要在於「身心同步治療」。您應該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學習放鬆技巧,同時處理影響睡眠的根本壓力與情緒問題。
  • 如果您屬於「睡眠韌性者」(型態二):您自認睡得不錯,但研究指出潛在風險較高。改善核心在於「提高覺察與預防」。請不要輕忽穩定的作息,並建立壓力緩衝機制(如規律運動、冥想),避免潛在的心理健康風險爆發。

型態三、四與五:優化您的習慣和環境

  • 如果您屬於「藥物依賴者」(型態三):您依賴助眠藥物來維持社交生活。改善核心在於「戒斷與行為替代」。請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逐步減藥,並用科學的睡眠衛生習慣(如建立睡前儀式、臥室只用於睡眠)來取代對藥物的心理依賴。
  • 如果您屬於「睡眠時長不足者」(型態四):您的睡眠長度不足已影響到白天的專注力與認知表現改善核心在於「保障時間與效率」。請將每晚至少7 小時以上的睡眠視為不可妥協的優先事項,並固定作息,消除長期累積的「睡眠債」。
  • 如果您屬於「困擾影響認知者」(型態五):您的睡眠問題與特定的日間功能失調相關。改善核心在於「調節情緒與規律生活」。確保白天多接觸自然光、規律運動以鞏固生理時鐘,並在睡前運用情緒調節技巧,避免將白天的煩惱帶上床。

五、從今晚開始,三步驟找回你的理想睡眠型態

想了解自己是哪一種睡眠型態嗎?你可以從今晚開始這三步驟:

  1. 記錄睡眠日誌:觀察自己的一週睡眠情形,包括入睡時間、醒來次數、夢境、醒後狀態等。
  2. 比對五種型態:將自己的紀錄與上述五型做比較,找出最接近的描述。
  3. 根據型態調整:對照建議,優化環境或習慣。包含臥室溫濕度、光線控制、寢具選擇等。

睡眠不是「單純躺下睡」,而是一場自我認識與照顧的修復過程。如果你想更進一步了解如何挑選適合你的床墊與睡眠習慣,歡迎到「睡眠吐司」實體店或官網看看,也許你需要的深層睡眠,就在那裡等你。


吐司購物
吐司購物
客製床墊
客製床墊